您的位置: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官方网站】 院士风采院士动态详细

“质”的飞跃

发布时间:2022-09-13 09:07:13本文来源: 阅读次数:0

编者按

近日,由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许晨执笔采写的《“质”的飞跃》一文在《沃土》杂志“大国精英”栏目上重磅发表,并被《人民日报》社"东岳客"全文转载。本文深情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院长于金明秉承"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忘初心、永攀高峰,推动国际顶尖治疗设备质子中心启用,“质子梦”变为现实的动人故事。现予转发,共飨读者。

质的飞跃,是一个汉语词汇。比喻一个人、一个团体经过拼搏努力,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跳跃性提升和进步。本文所讲述的医学故事——“质子放疗”,对于人类攻克癌症、挽救患者生命来说,堪称一次飞跃……

——题 记

叮铃铃、叮铃铃……

随着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响,传来一声声带着哭音且满含希望的求助声——

“大夫啊!我爸爸癌症晚期了,手术不行,化疗反应大,看来只有质子放疗这一条路了,求求你救救他吧!呜呜……”

“别哭别哭,请慢慢说。”

“好啊!听说你们质子治疗系统进入临床试验了,这可是癌症病人的福音!我是一个肺癌患者,希望能让我参加!”

“是的,我院质子中心通过了国家审批,可以开展临床试验了,欢迎你自愿报名……”

进入虎年夏季,泉城济南的气温如同温度表掉进了热水杯,噌噌地往上涨,有时竟达到了40度。不过这几天来,位于城市西郊的山东省肿瘤医院的咨询电话,似乎一下子超过了天气的热度,可用“炙手可热”来形容了。这是因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网站、客户端爆出一条消息:《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治疗系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2022年7月13日,在一场引人注目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肿瘤放疗专业第一位也是目前放疗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先进工作者、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现场宣布:我院质子治疗系统于7月6日正式获得了国家生态环境部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完全具备了开展临床试验的资质和条件,将招募47例18至80周岁、诊断为颅内良恶性肿瘤,头颈、胸、腹、脊柱、盆腔、四肢恶性实体肿瘤的患者,在经相关评估符合相关条件后入组,进行免费临床试验。

这个“质子中心”建设速度快,质量高,克服国内外疫情严重影响,顺利通过了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权威认证和国家生态环境部现场审核,远远领先于同类型设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首先得益于山东省委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学科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是临床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的放疗中心,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患有各种癌症且经过一些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及其家属,以及正在攻关的“同行们”,振奋不已,深受鼓舞,纷纷奔走相告,频频电话询问。有的发出最后的求救呼吁,有的申请参加临床试验,有的提出学习交流……

质子治疗,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可靠的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

癌症猛于虎。

曾几何时,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凶狠的敌人,一旦某人确诊患上恶性肿瘤,几近于判了死刑。多者两三年,少者几个月,生命化为灰烬。胆小怕事者,甚至看到诊断书便会当场晕厥。多年来,虽说经过国际医学界研究攻关,治疗方法多且有效,癌症已不等于死亡了,但仍然是夺走生命的“头号杀手”!

当前疯狂肆虐于全球、搅得世人六神无主的“新冠疫情”,其死亡率远远不能与癌魔相比。传统的治癌手段: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各有千秋,却总有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毒副作用较大。而质子治疗,则可以相对克服上述弊端。

“于院士,请你简要讲一下质子放疗的优势吧!”

“好!”于金明院士侃侃而谈:“这是目前国际上最高端的放射治疗技术之一。形象地比喻说我们传统的放疗就像‘炸弹’一样,不管正常组织还是肿瘤一并杀死。质子放疗由于特殊的物理计量分布优势,如同‘导弹’可以选择性、精准地杀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疗效高,损伤小。”

是的,放射治疗癌瘤,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最常见的放疗技术使用的是X射线。然而,它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周围的正常组织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比如照射脑瘤,可能出现神经和肢体活动障碍;照射儿童肿瘤,可能影响正常发育等等。质子以及重离子放疗的出现,使得现代放射治疗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质子是一种与氢原子核相同的基本粒子,属于重带电粒子类,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极其微小,一万亿个质子排成直线只有一毫米长。通过一台重达196吨的杀癌设备,能够将质子以亚毫米的精度瞄准患者的肿瘤,同时保护附近的健康组织。

1954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世界首例肿瘤患者的质子治疗。此后,瑞典、俄罗斯、德国、日本等相继开始了质子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直到1988年,这项技术才获得了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际医疗审核权威机构)的批准,开始在肿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

其中最令人推崇的是:质子束会被精确的引导到肿瘤位置,释放所有能量形成布拉格峰,这意味着质子可以停在肿瘤内,对肿瘤病灶进行精准“定点爆破清除”,同时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起到最大的保护作用,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被称为“癌症终极杀器”。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04家已运营的质子治疗中心,按地域划分:美国43家,欧洲33家,亚洲28家,非洲大洋洲暂无。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从2004年起至今,仅有淄博万杰肿瘤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医院和中国台湾长庚质子中心等几家开展运营。

由于科技含量大、建设成本高,治疗费用几近于“天文数字”。在欧美质子治疗一次,费用在十五万至二十万美元之间。国内治疗相对价廉一些,一个疗程下来也要花费数十万元人民币,一般患者只能望“质”兴叹。如何发展中国质子医疗事业,使许多患癌同胞享受物美价廉的尖端治疗,成为于金明和他领导的山东省肿瘤医院的攻关目标。

一个美好而遥远的梦想——“质子梦”。


上个世纪的1983年7月,时年25岁的于金明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了,分配到一家由济南工人疗养院改建不久的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说是位于省城的医学科学院单位,实际上远在乘车也要跑上一两个小时、周边全是一片片庄稼地的西郊,人们戏称“西伯利亚”。与留在城里大医院的同学相比,犹如被“发配”,一起分来的有位女医生当场就哭了。

于金明虽然也有些失落,但从小养成的不怕苦不服输的性格,使他毫不在意环境艰苦和寂寞,一心扑在医疗事业上。当时的医院仅有二、三百张病床,大体分为三个科室:一外二内三放疗,学医的人大都喜欢到内、外科当大夫,而于金明不挑不争,默默地听从分配,一头扎进有辐射风险且不太重要的“小三”放疗科。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哪怕埋在最深的沙层里。

那个年代,放射治疗癌症还在初级阶段,全院仅有两台国产的钴-60治疗机。由医生在人体上用墨水画个肿瘤的大体方位,放到机器下照射。于是,医院里会经常看到脸上身上塗着红色、蓝色圆圈方框的病人,见怪不怪,谁也不觉得可笑,疗程不结束,那是不敢洗去的。

这种放疗粗放又笼统,难免伤到患者的正常组织,可是为了治病,当其他疗法作用不大的时候,又不得已而为之。在学校里就爱动脑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于金明,一走上放疗岗位,就对上述现象悄悄琢磨起来……

那一天,他跟随一位老主任去查房,突然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妈呀,你等等啊,俺爸还没赶过来呢!呜呜……”

虽说医院里的生老病死司空见惯了,可于金明知道这位中年母亲本是乳腺肿瘤病人,这些天一直在放疗,怎么说走就走了呢?看到他疑惑的目光,老主任叹口气说:“放射性肺炎,不行了!”

顿时,已经掌握放疗知识的他明白了:这是射线照射乳腺癌,穿透了乳房上的病灶,严重损伤了其后位置的肺脏,如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说白了,等于是“照”死了。

这使他的心灵深受震撼:本是救死扶伤的放疗,怎么成了“放箭”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伤及无辜”的现象。由此,“精确放疗”几个字就如影随形一般,时刻盘旋在于金明的脑海里……

若想实现心中之梦,治病救人,就要刻苦学习,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那些日子,于金明不像有些人似的,空闲时间打扑克下象棋,而是全身心地扑在业务学习上。上班精心工作,下班手不释卷,新婚之夜小两口也离不开书本。三年后,他的一篇论文就发表在国际著名的《Cancer》(癌症)杂志上,这也是山东省肿瘤医院第一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

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如今这句“网红语”,实际早在几十年前就流行了。深化改革开放,“出国潮”涌动神州大地,于金明心里也跳起了闪亮的浪花。放疗,是“舶来品”,应该去国外学习先进医术。

首当其冲是要掌握一门外语。好在他毕业后一直未放下,有空就念叨着“ABC”。妻子于安伦曾是昌潍师专的英语教师,为了丈夫,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调来医院当了图书管理员,正巧助了他一臂之力。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1988年7月,山东省医科院系统有两个公派留学名额,刻苦学习的于金明榜上有名,一举通过了EPT(全国英语水平)考试,前往美国弗吉尼亚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他渡过了一段累并快乐着的岁月,不仅学习到了一流的放疗技术,还被导师聘为参与科研的副教授,有了不菲的工资。

两年后,时任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的刘奇,去美国开会时打电话说去看望于金明。只听电话那头欣喜地应道:“刘院长好!你就在酒店等着,我马上到。”不一会儿,就看见这位本院的年轻医生,开着自己的汽车前来迎接了。

随后,他们来到于金明宽敞的办公室,坐在舒适的皮转椅上,专职秘书送上热腾腾的咖啡退了出去。曾经见过世面的刘奇院长十分惊讶:这样丰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同期中外留学生做梦也想不到的。

原来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成绩斐然,出国不久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放射肿瘤学》《哈佛大学学报》等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得到了美国同行的高度评价,认定于金明是个搞科研、搞学术的好苗子,担心他会跳槽,破天荒的“高薪留人”。

“金明,好样的!”刘奇心里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自己医院的人才这么优秀,紧张的是待遇如此之高,他完全可能留在国外(此时他的夫人也在美国陪读),即使回国也可以选择到北京、上海等更有利于发展的医疗单位啊!许多亲友包括美国的导师、同事,都深有同感。

事实证明,刘院长的担心多余了,人们的“判断”不准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具有家国情怀的于金明早就做出了抉择。当时由于某种原因,美国政府给予中国留学生永久居留的特殊政策。千载难逢,有些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个“绿卡”。然而,于金明不一样,心中始终装着印有“天安门”国徽的红色护照。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他就像前辈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一样,毅然决然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带着一份圆满的成绩单和十几箱医学资料,1992年底携夫人一起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名不见传的山东省肿瘤医院。

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当时他的工资与在国外的收入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即使这样,于金明仍把留学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除了购买所需资料之外,全部交了党费,一共是3000美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可是一笔巨款啊!

这是为什么呢?看着人们不解的目光,他情深意切地解释:

“我这样做既不是因为我不需要钱,也不是显得特别高尚。我的想法很单纯:国家还不富裕,送我们去美国读书深造,得用多少粮食、煤炭等原始资源换成外汇啊!我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报答’,报答党和祖国,报答人民!”

这话说得何等好啊!相比日益发展的高精尖医术和肿瘤防治事业,我们更加看重这种又红又专的崇高品德与医者仁心。

随着与世界一流学者的研究交流,于金明提出的“精确放疗”理念,愈加强化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尤其他在哈佛医学院留学时,第一次看到神奇的质子加速器,怦然心动,情有独钟,后来提出的有关建议,竟引起了美欧医学权威和医疗器械公司的高度关注。

那是上个世纪的199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次“全球质子学术会议”上,来自各国的专家围绕尖端的“质子”治疗进行讨论。当时,我国的万杰医院计划引进一套质子治疗系统,负责操作的穆向魁前来学习,看到会场上有位中国人,十分亲切,赶紧坐在他旁边。寒暄几句,小穆才知道这是地道的山东老乡: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于金明

不一会儿,主持人宣布由来自中国的于金明教授大会发言。只见他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做了关于“质子旋转放疗设想”的学术报告。那时的质子设备只配有固定射束,由病人变动体位进行照射。于金明创造性地提出让“质子”射束围绕病人转起来,进行立体地“三维照射”,会更加精准地杀灭有害细胞,保护健康组织。

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场的众多业内“大咖”,纷纷流露出惊讶而喜悦的眼神,掌声四起。是啊,如此绝妙的设想,大有可为,竟然来自一位年轻的中国放疗医生,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当然,如果他们知道于金明研究放疗技术已有十几年了,早就在“精准放疗”“适形放疗”上有了成功病例,并有数篇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学校毕业不久的穆向魁为同胞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兴奋不已,连连按动照相机快门为他拍照。当于金明讲完之后,迎着人们敬佩的掌声,小穆快步走上去,紧紧握住他的手摇晃着。由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缘、“质子之缘”。

作为新兴的治癌手段,“质子放疗”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成为治疗肿瘤患者最先进最尖端的技术之一。立志与癌魔战斗、挽救鲜活生命的于金明医生心里,也深深种下了一个惠及中国患者、造福人民健康的梦想:建设自己的质子治疗中心。

尽管困难重重,可他锲而不舍,直到多年之后终于开花结果……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人只有一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国家始终要求全力拯救每一位病患。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满头银发的百岁老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于金明在疫情之初就提出,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临床,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两不误”。在他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肿瘤医院疫情期间从未一天停诊,并且做到了病人、陪人、职工、家属无一感染。

相比令人不安的新冠病毒来说,癌症还是人类生命的最大威胁。随着发病率不断走高,披着死神阴影的癌魔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看看四周,哪个家庭没有癌症病人?哪个地方没有人死于癌症?

据《2021中国最新癌症报告》统计: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癌症呢?基因、污染、饮食等都有可能,还有一个最相关因素就是年龄。无论男女,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开始指数增长,即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一旦突变就会发病。

攻克癌症,是人类最重要、最艰巨的战斗。

自从穿上“白大褂”走进肿瘤医院以来,于金明就把与癌较量、挽救生命做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身为一名放疗医生,他始终关注的是如何消灭癌细胞,保护人体正常组织。正如前面所讲,通过一系列实践研究,他首先提出了“精确”二字,并且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努力着。

不管是在刚刚回国就任放疗科副主任之时,还是成为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院长之后,于金明从没离开过临床一线,带领着放疗科团队,一边门诊收治病人,研讨制订最佳方案;一边根据不同病例潜心科研放疗术,联合厂家设计生产更加精确的放疗设备。“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他们早就这样做了。

有天晚上,下班时间已过,病员和职工食堂也都关了门,偌大的医院从门诊楼再到院子里,悄无声息。省卫生厅某位住院的领导出来散步,享受着一天来难得的安静。

当他走到放疗病区时,突然被一片亮光、一阵嘈杂吸引了。怎么回事?难道遇到急诊病人需要抢救吗?职业的敏感促使他信步走了过去。啊?眼前的一幕令他又惊讶又感慨——

只见一群身穿白色隔离衣的医生们正在忙碌:正是时任副院长的于金明带着放疗科李建彬李宝生李文武尹勇等人。他们围绕着一摞摞病例热烈讨论着,旁边不远处放着两个盛着包子的食品筐和一桶菜花汤。

“于院长,这么晚了还不下班啊?”

“啊,老领导,我们在做定位呢。CT机白天检查病人离不开,只有集中病例晚上干了。”

原来,这正是他们强调的精确放疗程序。以往常规定位是采用模拟定位机或X线机,与透视差不多呈二维图像,不能提供肿瘤和器官的详细信息。而精确放疗则是 CT定位,三维重建,可以精准确定肿瘤位置以及周边组织的关系。由于当时全院CT机较少,只能利用晚上闲置时进行定位工作。

于是,于金明带领放射科将放疗病例分门别类,每周三次集中起来商讨精确定位方案。往往是从下午四点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晚饭也不离开工作室,从食堂送来包子菜汤,谁饿了谁吃,一抹嘴接着干。

后来他们回忆道:“两个包子一碗汤,成了标配晚餐,时间一长大家都吃恶心了,以至于现在一提到包子就反胃。夏天苍蝇多,有时掉到桶里,喝着喝着就喝出苍蝇来……”

凭着这种精神和干劲,于金明团队将这个曾经的“小三科”,带到了全国肿瘤放疗顶级水平,在世界业内也有了一席位置,甚而引领放疗医学进入了“精确时代”:精确定位(利用CT三维重建)、精确设计(根据病灶计算照射剂量)、精确治疗(通过网络传送治疗参数和摆位验证)。

直接受惠的当然是癌症病人了!

山东省肿瘤医院最早实现了“精确放疗”,治愈患者或延长寿命的比率大有提高,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求医者络绎不绝,许多在别的地方判了死刑的癌症晚期病人,竟在这里获得了新生。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原山东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的病例。他曾在寿光工作五年半,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带领乡亲们大搞“蔬菜大棚”,一举改变了贫困面貌,引发了全国的“绿色革命”,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积劳成疾,这年已经近六十岁的王伯祥不幸患上了食道癌,在北京301医院做了手术。回到家乡过了一个春节又发病了,正月十三那天,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到市立医院一检查,发现肿瘤脑转移了,已有两公分大并紧贴着脑干神经,医院立即与北京的主治医生联系。

对方道:这个位置不能手术了,快去找你们省肿瘤医院的于教授!他们有最好的放疗团队,可能还有办法!

于金明得知详情后,只说了一句:快来!

救护车一路疾驰来到了济南西郊,人们将危在旦夕的王伯祥推进了病房。于金明迅疾组织多学科会诊,拿出最精确放疗方案。此时他已任院长多年,行政工作一大摊子,仍然亲自安排放疗定位、制定和审核设计,摆位放射治疗。

两周过去,奇迹出现:王伯祥书记头不晕了,眼不花了,甚至能够下床走动了。于金明团队又及时调整方案,调节照射剂量,更加精准,病人愈加一天天好起来。

冬去春来,病房外的丁香树开花了,王伯祥经过近两月的放疗和辅助治疗,脑肿瘤消失,可以康复出院了。面对同一辆来接他的救护车,他“噔噔”地健步走出病房,上了车。

至今十多年过去了,年愈八旬的王老还可以到处做报告呢!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他被光荣地评为新时期的“最美奋斗者”。说起来,他感慨万千:“于院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啊!”

或许会有人说,王伯祥是名人、又是于金明的潍坊老乡,当然会特殊对待了。不、不,此言大缪也!

由于贡献突出,于金明带领团队荣获了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最高奖和七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改写了我国甚至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放疗指南。他本人也在2011年荣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放疗医学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院士,可他给自己定位还是一名肿瘤医生,对待病人不分贵贱高低,不看熟人关系,完全一视同仁。

这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金明、金明,把一颗金子般明亮的心,全部献给了病患人员。更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再忙,于金明院士一直是医院门诊量最高的医生。在他当院长的医院大楼上,鲜明印着这样几个大字:患者至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具体呈现。

“精确”二字,不仅彰显在放疗肿瘤病灶,还诠释了精心负责地诊断上面。一次例行的门诊时(不管多么忙碌,只要不出差,于金明每周三次门诊、两次多学科会诊和数次大查房,雷打不动),一对年逾六旬的夫妇颤颤巍巍地走进了于金明诊室。

他们是早早挂上了“院士号”,专门从老家赶来请专家最后看一眼的。顺便说一句,院士挂号诊病是可以自定价格的,而于金明要求按最低标准收费。这两位村民来自鲁南农村,妻子在当地医院查出肺癌晚期,已经无法医治了。一家人悲痛万分,又不甘心,便决定来省城再看一下。

于金明带着几位博士、硕士学生们,拿过病人拍的CT片子,插在看片板上打开灯,仔细看着。稍倾,他觉查有点不对劲,摘下近视眼镜轻轻擦了擦,又凝神静气地观察起来,忽然眉毛一挑说:“不像!我看不像是癌瘤,像结节病。你们看这个边缘……”

“啊?”跟随他一起门诊的学生连忙上前望去。半晌,她也用力点点头:“嗯,是有点区别。”

“不能光凭眼睛看,要有科学依据。你马上拿着片子去请黄勇主任看看,同时安排病人穿刺,做一个病理化验。”

很快,影像科专家黄主任的意见,与病理科报告先后送来了:排除癌症晚期,确诊为结节病!当于院长把这个结果告诉病人时,立刻感受到什么是“泪如雨下”了。这位农妇等于从死刑场上,一下子拉回了人间,一家人怎能不悲喜交加、感激涕零呢?!

他们嘴唇颤抖着,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喃喃嗫嚅着:“谢谢、谢谢!”双腿一软,就要跪下去。这是国人最大最重最高的礼节啊!跪天跪地跪祖宗,如今这一跪,代表了病人全家多么崇敬和沉重的感情啊!

于金明等人赶紧扶住:“别别,快起来。我给你们开点药,回去好好休养一下,就没事了!”

果然,他们千恩万谢地回去后,按于院长诊断只用了几十元的药品,就完全康复并可以做日常的家务劳动。

一条生命和一个家庭保住了。如果按晚期癌症对待,将花费大量金钱掏空家底不说,还可能严重损伤健康组织,加速病人的死亡。所以,诊断更需要精确啊!

误诊,是临床医生的“大敌”,不管因为检验仪器缺失,还是由于医术不精抑或观察不周所致,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应该尽量避免。如果是为了经济利益,企图把无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过度“治疗”,那就是医德有问题了。

这在某些一味创收“医院”抑或商业运作机构那里,并不鲜见,甚而有的公立医院个别人员,也存在着此类现象。对此,于金明院长早就旗帜鲜明严厉制止,大会小会明令警告。他的名言是:

“如果为了蝇头小利小病大治,那你还不如土匪强盗呢!强盗要钱不撕票,而没有医德的人,是谋财又害命!我们决不允许!”

近年来,为了达到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病救人,于金明院长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结合本院实际设立了多学科会诊制度(简称MDT):即患者在治疗前由内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综合讨论评估,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于金明常说:“癌症病人第一次治疗至关重要,方向正确就可能治愈,错了就会效果相反。”于是,他特别强调首诊的重要性,要求每个首次住院病人,由接诊医生根据病情拿出初步方案,全部上MDT共同讨论。

为此,山东电视台曾经专门报道:“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领衔的肿瘤会议多学科会诊团队,近日在省肿瘤医院成立。团队以开展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个病种的会诊,后期将逐步推广至所有病种,覆盖所有入院首诊患者,不收取任何费用,能够使患者享受到多学科综合会诊一站式医疗服务。”

每周一、三下午三点钟,于院士不出差不开会时,必定亲自参加肺癌、乳腺癌的MDT,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100多个病例全部讨论一遍。晚餐则由食堂送来盒饭,草草填饱肚子后继续会诊,加班加点是常事了。主治医师将病案一个一个投放大屏幕上,详细汇报。各科主任们品头论足,一一过关。有时则展开激烈争论:

“慢着,我感觉这个病人情况不适宜手术,应该先放化疗一下,等肿瘤缩小了再看看。”

“不行不行,那样就可能发生转移了。我认为不能等,需要马上手术切除,而后再考虑其他疗法。”

尽管于金明是院士院长、权威人物,可在MDT上相当民主,尽量听取大家的畅所欲言,最后综合多数人意见,形成最规范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如果说有的医院需要花费重金邀请专家会诊,而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所有的住院病人都可免费享受到这样高等级的多学科会诊。

如今,高级别、多学科会诊已是他们的一大亮点和明显优势,享誉国内医疗卫生界。病人及家属们奔走相告,纷至沓来。许多同行慕名前来学习交流,赞叹不已。

2019年1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成为全国首批试点的231家医院之一、全省唯一上榜的专科医院。


患者至上!

对于一位医生、一所医院来说,简简单单四个字,却字字千钧、熠熠生辉,令人无比敬佩,彰显了于金明和他领导的肿瘤医院高风亮节。他所努力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这四个大字。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他以一位名医身份就任了院长,尤其当选了同行业唯一的院士之后,更是把全部身心扑在了医院建设和病人身上。其中,他心心念念的便是埋藏心中几十年的梦想——质子项目。

如果说放射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顶王冠的话,那么“质子”以及紧相随的“重离子”放疗,就是这顶王冠上闪亮的明珠。在漫长的行医历程中,于金明随时寻找能够攀登并摘取它的机会。

2017年3月,已经当过15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党代表的他,面对前来参加山东团会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真诚建言:从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出发,结合山东济南优势,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包括“质子中心”),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在场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随后,他前行的脚步更快了。熟悉他的人都说,于院长走路特别快,犹如踩着风火轮似的,无论是去病房还是去会议室,年轻人都跟不上。有时上电梯,他的学生想提前按下电键,谁知还没等跑到跟前,已被他们的于老师抢先了。

经过进一步的调研、论证,省市党委、政府认为于院士的建议切实可行,迅疾进行规划设计,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轰轰烈烈上马了。乘势而上,于金明于2018年3月9日正式提交了建设山东省肿瘤质子治疗中心(简称质子中心)申请报告,立即得到批准。作为这个国际医科中心的“一号工程”“引爆项目”,由省市共建共享。

项目总投资14.7亿元,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包括医疗综合楼、质子服务楼、污水处理站等主要建筑。先期开放特需胸部、头颈肿瘤、腹部肿瘤等七个病区。配备有国际领先的质子直线加速器3台,头部伽马刀1台,高端CT、MR、PET-CT模拟定位机,以及最新版本的放射物理计划软件系统、质控设备。

大快人心事,实现“质子梦”。于金明一班人无比振奋,积极配合,走南闯北考察选择,确定最优建设方案和物美价廉供货厂家。这年7月18日,在济南西郊举行了正式开工典礼。如此重大复杂的高科技项目,从打立项报告到完成论证审批、征地拆迁、开工建设,只有短短132天,梦想照进了现实!

相比国内外同类型项目,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这完全是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国际肿瘤医学专家惊奇地称为:“山东速度、济南速度、Dr.YU(于院士)速度!”

这里面蕴含着多少心血汗水、多少酸甜苦辣啊!

于金明感慨万千、夜不能寐地写到:

这132天,承载着我多年的苦思与梦想。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哈佛留学第一次看到神奇的质子加速器时,当即怦然心动。1995年在哈佛全球质子大会上,我创造性的做了关于“质子旋转放疗设想”的报告,畅想美好未来。近三十个春夏秋冬、三十度风霜雨雪,今天,当年的种子终于发芽、开花、结果,迅速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是肿瘤医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132天,我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辗转反侧,多少酸甜苦辣五味杂陈。N次痛苦、彷徨甚至退却和放弃,后悔早知如此艰辛,这把岁数就不再“折腾”;又N+1次重新燃起奋斗的火焰、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只因为那一个个病人无助又期盼的眼神!

这132天,我深切体会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热情关怀和坚强支持!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无往而不胜的源泉所在! 这132天,我得到了同事、家人和各届朋友的无私帮助,这是支撑我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从一个农村孩童成长为一名专家、院士,对党和国家、对医院、对家人和同事们的感恩、感激、感动,将永远深深地保留在我生命的印迹里!

字字千钧,铿锵有声!这完全是从肺腑中涌动出来的心声……

他不是诗人作家、也不是语言学者,此时则抒写出了最美的佳作华章。尤其那句“只因为那一个个病人无助又期盼的眼神”,真诚朴实,撼人心魄,可谓是一名人民好医生的宣言,闪耀着《希波克拉底誓词》的灿灿光彩。

同时,这个项目发挥出了“引爆效应”,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作为先行先建的“质子中心”,会为继续占领肿瘤治疗技术高峰、提升肿瘤诊疗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那些天里,在做好正常医疗工作之外,于金明心里全是“质子、质子”,早日建成,早一天造福于肿瘤患者。不管多么忙,他三天两头到质子项目上走走、看看。每当出差开会讲学,回来第一站往往也是先到工地上转一转。

一次,质子项目中心主任穆向魁(后来他成为于金明的博士后研究生)陪同他检查,里里外外看了一遍。于金明指着加速器治疗室说:“向魁,我看还可与供货商谈谈,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争取价格再降一降。”

“院长,这个价位已是同类型最低的了!”

“再谈谈,国家给的钱,给患者治病的钱,咱们一定要花好!”

穆向魁点点头,心里涌来一阵暖流,决心再争取一下。好在供应厂家认准了于院士和他的团队,愿做合作共赢的伙伴,在已经谈好的合同上又给予了优惠。

这就是于金明的人格魅力:在个人钱财上一向大方,曾经将省和国家给予的工资和奖金捐出近七百万元来,设立了“科技创新奖”、“爱生创新奖”等。看到儿童肿瘤患者,他和夫人都特别心疼,专门捐出十几万元来给他们买六一礼物。可对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他却看得特别重,尽量精打细算,花小钱办大事。

火热的岁月,沸腾的年代,对于真正干事创业的人来说,似乎一切都乘上了“高铁”。2021年4月,项目克服疫情和国际关系等重重困难,提前4个月封顶,并以全国第一名获得质子设备配置证,“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可以启用运行了。从开工建设到开诊使用,只有两年半时间,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紧接着,经过紧张认真的安装调试,质子设备完成了辐射安全许可证现场检查和核安全专委会审议。2022年7月6日,正式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审批,可以临床试验治疗了。好啊!人们不用出国就能享受到国际最尖端的放疗技术。这是造福于肿瘤患者的一大福音。

随着全球质子治疗患者数的逐渐增加,学术界对质子治疗技术优势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2017年,全球共发表了超过629篇质子治疗相关文献。同时,临床试验也促进了质子治疗在更多癌症类型中的应用。

早期质子放疗主要应用于儿童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瘤、颅底肿瘤、眼部肿瘤等,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全身几乎各部位和器官的肿瘤。在已经统计的癌症类型中,质子治疗多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儿童肿瘤以及前列腺癌,在肺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也有较多应用。

质子治疗,在当代肿瘤治疗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质子放疗系统的成本下降和临床获益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使用质子放疗。它作为目前日益成熟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与其他常规放疗设备比较,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大为改善。

伴随着质子中心进入临床试验,山东省肿瘤医院以及肿瘤医疗事业,将会产生“质”的飞跃,豪情满怀地跨入一个肿瘤放射治疗的新时代。

此外,质子中心二期工程即重离子硼中子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将来建成后,山东省肿瘤医院将同时拥有最先进的三大高端放疗技术,率先打造国际最顶级的全链条肿瘤放疗技术体系,实现“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有突破、十年立标杆”,放疗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宏伟目标。

这绝不只是说说而已,更不是“天方夜谭”。

群雁高飞头雁领。我们从这所医院的带头人于金明身上,已经鲜明而坚定地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多年来,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这已经融入到他所带领的团队中,成为一种激情澎湃的“山肿精神”!

一切都是为了患者康复、为了与死神抢夺生命。

就在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之后,几位病人家属正在走廊上等着呢!看到于金明院士和他的团队成员拿着会议资料走来了,连忙挤上前,一个个举着病例说:“于院士,请给我们看看片子吧!”

“还有我。老伴陪我坐了一天汽车,就想请您看一看……”

随行工作人员连忙劝阻着,说可以先去挂号,到院士门诊时专门看病。可于金明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好好,大家来一趟不容易,都看都看,请到我办公室来吧!”

说着,他一边接过病例翻阅着,一边一阵风似地走向前去……


2022年5-8月采写、修订于济南、青岛


作者简介

许晨,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琴声如诉》《山海闽东》,海洋纪实文学三部曲《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一个男人的海洋》《耕海探洋》等长篇报告文学和散文集。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全国海洋文学大赛特等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泰山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