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山肿特色医疗技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发布时间:2025-04-02 17:08:32本文来源: 阅读次数:0

编者按:为充分展现医院特色、学科优势和特色诊疗技术,形成良好品牌效应,提升大众对肿瘤技术的了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开设“特色医疗技术”专栏,全方位展示医院的创新成果与优质服务。本期内容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肢体肿胀和功能障碍,还可伴随疼痛、感染风险增加及肢体外观改变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均造成负面影响。

手术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手段,临床观察显示,大多数患者术后即可获得显著改善。该手术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且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微,绝大多数患者无需服用止痛药物即可耐受。

近日,我院乳腺外科三病区科室团队在于志勇主任的指导下,宋书彬李超张良等年轻医生团结协作,成功完成了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手术顺利,治疗效果显著。

案例分享

该患者乳腺癌术后20余年,既往经历手术及放化疗治疗,近来出现上臂水肿,并逐渐加重,前臂皮肤水肿呈橘皮样改变,手背出现凹陷性水肿,手指不能屈曲,严重影响上肢活动及功能。

科室团队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为患者开展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中在体表作深度约0.5-1cm的浅层切口,于皮下脂肪层精细解剖分离直径不足1mm的淋巴管和细小静脉(因管径纤细,常需借助手术显微镜辨识),并进行精确吻合,从而重建淋巴-静脉回流通路,有效促进淋巴液引流。术后患者未诉明显术区疼痛。

 

术后第一天患者上肢水肿已经明显减轻,最明显处上臂周径缩短4cm,皮肤开始变软。

术后第一天照片

(蓝色数字为术前上肢标记部位周长,红色为术后第一天周长)

术后第二天,患者经持续加压包扎,手指和手背水肿显著改善,手指能够随意屈曲,基本实现手指功能正常化,上臂肿胀感明显减轻,活动受限明显好转。术后第三天,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手法引流技术指导及加压包扎操作培训,主治医师详细向患者交代了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要点及随访计划。经评估,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本期专家

于志勇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三病区主任,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乳房再造科学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乳腺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副组长

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乳腺学组副组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乳腺专家委员会主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分会主委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十大知名专家”、“最美医生”、“十佳科主任”

为首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门诊:周二全天,门诊楼二楼四通道4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