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多数患者诊断时即为晚期
本报记者 王 凯
胰腺癌,作为人体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五年生存率低等特点,在肿瘤领域素有“癌王”之称,值得高度重视。
近日,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中心腹部放疗病区副主任医师石芳,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胰腺是一个狭长的腺体,大部分“隐居”在腹膜后,横置于腹后壁1-2腰椎体平面。胰腺分泌的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主要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故其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癌因其位置观察,临床症状隐匿且不典型,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即为晚期。
胰腺癌临床症状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胰腺癌常见的症状主要为:腹痛、黄疸、消瘦、腰背部隐痛等。据石芳介绍,胰腺癌的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一位医生同行的父亲,先是反复腹泻,伴后背疼痛,只认为是肠胃功能不好、椎间盘突出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半年多后症状加重,并出现黄疸、消瘦,到医院检查确诊是胰腺癌晚期,才知给耽误了,失去了手术机会,预后也差。
早期胰腺癌首选手术治疗,局部晚期的可同步放化疗,晚期患者可以采用化疗+姑息放疗等。目前,临床数据显示,局部晚期胰腺癌采用国际上推荐的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质子放疗对胰腺癌治疗更具优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即将启用的质子放疗,对周围肠管保护更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十二指肠出血的发生率更低,肝脏、肾脏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小,是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最先进手段,尤其对晚期不能手术的病人,能有效解决常规放疗剂量不足的问题,可使放射剂量达到根治性水平,较常规放疗疗效好。
“再贵的药也分治什么病,临床试验没有好的数据,不建议一开始就尝试使用没有明确证据的药物!”石芳呼吁胰腺癌患者理性治疗,“任何治疗手段、药物都有相应的适应征,并非贵的药,就一定适合你的病,再多的钱花在适合的地方才有价值!”
近来很多患者来问热门的免疫治疗,但临床数据显示,对一些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不好,医生很少推荐。又有患者或患者家属说:“在网上搜了,CAR-T细胞治疗是种‘神药’,一针下去,很多癌细胞都不见了,能不能给俺用?”但这种治疗目前在实体肿瘤中未见确切疗效,所以不推荐应用于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科学、规范、系统是关键。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的大力倡导和引领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全院开展多学科会诊(MDT),由内科、外科、介入、放疗、化疗、医学影像多个专业学科的专家团队,按照国际、国内最新诊疗标准、指南和专家共识,对明确分期分型后的患者,制订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在院内各科室实现“全程管理,系统治疗”,实现初治患者100%多学科会诊,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规范、科学的诊疗服务。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胰腺癌家族史,家族中有多位直系亲属50岁以前患胰腺癌;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特别是家族性胰腺炎患者;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35kg/m2);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人群。烟、酒作为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高危致病因素,尤其是长期大量吸烟、酗酒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酒精就是一级致癌物,“小酌怡情”不科学,喝多了危害大;烟草更在世界范围内被严格禁止。
早发现、早治疗,尽早进行胰腺疾病的筛查是关键。石芳提醒,40岁以上、短期内出现持续性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腰背部疼痛等症状,或者伴有黄疸、消瘦,除专门减肥外,半年或3个月体重下降超过10%等表现时,就需要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B超、癌胚抗原等检查,有阳性指征的再进一步做CT、磁共振检查。
不暴饮暴食,45岁以上的人群保持每年健康查体。有肿瘤家庭史,尤其有直系亲属一级家族史的,需高度警惕,有条件的可通过基因测序筛查排除一些胰腺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Peutz-Jeghers综合征(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等患者;携带BRCA1,BRCA2,CDKN2A,TP53,MLH1和ATM等基因突变的个体。